相信很多健身初学者都有这样的困惑:总是看到广告中宣传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但总是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区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和无氧
事实上,简单地将运动方式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它们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
很多人认为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的区别是由运动负荷的时间决定的。 能持续较长时间的低强度运动称为有氧运动,能持续较短时间的运动称为无氧运动。
事实上,运动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是由人体供能系统的比例决定的。 简单来说,就是看你运动时消耗了什么。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磷酸原系统
它在运动开始后0.3s~8s内为身体提供能量,支撑短期、高强度的运动消耗。
糖酵解系统
主要在运动开始后6秒到3分钟内给身体供能,中等强度运动时主要供能。
该系统可分为快速糖酵解和慢速糖酵解。 快速(无氧)糖酵解过程中,代谢物产生乳酸并积聚在肌肉中(这是肌肉酸痛的原因),而慢速(有氧)糖酵解的代谢物则进入线粒体参与氧化功能。 。
有氧氧化系统
运动开始后2分钟就开始参与供能,需要大量氧气的参与,脂肪氧化也在此时开始。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暂将其分别命名为突发系统、负载系统、持久系统。
必须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无论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这三大供能系统都在运转。 当我们将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时,必须参考主要的供能系统。
以跑步为例。 跑步的前6秒,速度可以很快,爆发力也可以很强。 该阶段由爆炸系统提供; 6秒后,负载系统开始生效,爆发力减弱; 30秒后,负载成为主要供能系统。 这时,跑步速度就很难再提高了; 跑2分钟后,耐力系统参与进来,逐渐追上负荷系统。 此时,运行速度也稳定下来; 到了30分钟,几乎所有的耐力系统都由耐力系统驱动。 系统参与。
看似有氧和无氧的划分取决于运动时间,但实际上运动时间是由运动强度决定的,因为普通人注定无法维持中高强度运动太长时间。
运动的疲劳来自爆发系统和负荷系统的损耗。 也就是说,当我们普通人在进行中高强度运动时,耐力系统还没有来得及参与,我们就因为无论如何都集中注意力而基本结束了运动。 即便他咬牙坚持,也坚持不了两分钟以上。 表面上看起来是时间因素,但实际上是强度决定的。
此外,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之间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身体素质的变化,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类型也在变化。
我们以跑步为例。
对于一个身体素质非常好的运动员来说,跑100米的极限是9秒。 在这9秒的锻炼过程中,他进行无氧运动,跑完后大汗淋漓。 相反,如果他在15秒内跑完100米,完全没有出汗,而且很放松,那么对于他来说,这15秒就是有氧运动,他可以以这个速度跑很长时间。
但对于一个体质不好的人来说,走100米2分钟,气喘吁吁,最后累倒在地,那么这2分钟的步行对他来说也是无氧运动,而爬山可能是有氧运动。
▲只要你身体素质够差,做健身操你就追不上我。
所以你明白了,区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关键是消耗和强度,而不是时间。 即使你慢慢地进行无氧运动,也不会变成有氧运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syckb.com/html/tiyuwenda/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