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艳华
连续四年,公共卫生安全在“十大最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排名中持续上升,2019年排名第九,2020年排名第八,2021年排名第二,今年排名更多。 位列第一,成为当今中国人的“最大不安”。
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仍在发酵,肇事者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人们能否安心吃宵夜,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保障质量的一面镜子。 社会治安好不好,公安工作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最有发言权。 2022年5月至6月,《小康》杂志联合国家信息中心、相关专家和机构开展了“2022中国现代安全发展指数”调查。 结果显示,48.6%的受访者对我国社会保障状况“非常满意”、34.3%的人“比较满意”,两者合计超过80%。
超过70%的受访者担心公共卫生安全
经加权调查结果和国家相关部门统计监测数据,得出“2022年中国现代安全发展指数”为76.4分,比上年提高0.9分。 其中,社会保障、健康安全、生产安全、经济安全、心理安全指数分别为89.9分、78.5分、70.0分、79.1分、60.7分,分别提高0.7分、0.7分、1.6分,与上年相比分别提高0.7个百分点。 和0.8分。
今年是小康杂志第16次发布“最令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榜单。 排在首位的是“公共卫生安全”——75.5%的受访者对此表示担忧。
小调查
连续四年,公共卫生安全在“十大最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排名中持续上升,2019年排名第九,2020年排名第八,2021年排名第二,今年排名更高。 位列第一,成为当今中国人的“最大不安”。
当前,全球COVID-19疫情仍处于高位,远未到可以松口气、休息的时候。 我国是人口大国,老年人口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 放松防控,必然导致大规模人群感染、大量重症和死亡,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造成严重后果。 影响。
疫情防控越是困难,越要坚持依法防控。 近期,关于常态化核酸检测、居家消毒等防疫问题,各界讨论较多。 如何进一步做好防疫工作,仍是一大考验。
“法治在疫情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陈百峰教授看来,我国依法防疫工作的最大亮点是充分发挥新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 与此同时,我国疫情防控实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突出的有三点:一是我国虽然出台了大量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但具体实施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拒绝执行、折扣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是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协调性仍需完善。 一些地区的防疫政策过于宽松,导致其他地区出现大量相关感染。 也有一些地区内部防疫政策过于严格,层层加紧。 这导致了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失灵。 三是一些地区、单位和个人在防疫工作中执法不力,造成失职、滥用职权、执法过度、执法粗暴,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针对上述现象,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陈百峰强调,我国依法防疫的困难主要集中在执法上。 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为提高政策实施效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理顺上下级关系,进行更加合理的权责配置,加大对基层执法的资源投入。部门,弱化部门利益,突出共同目标; 明确执法标准,依法依规办事,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台更加详细的执法规范。 而要解决防疫区域间协调不够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党政联动,利用好部门关系,使各地区、各部门之间有效协调。 这样,我国目前依法防疫面临的困难将得到极大缓解。
小调查
电动自行车正在成为“道路杀手”
在今年的调查中,交通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在“公众最关心的十大安全问题”榜单和“最令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榜单中,交通安全分别排名第七和第七。 第九。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公众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度有所上升。 在去年的“十大最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榜单中,交通安全排名第十,有27.6%的受访者选择这一选项。 今年,交通安全不仅排名有所提升,选择这一选项的受访者比例也大幅上升11.9个百分点,达到39.5%。
《2022中国现代安全发展指数》交通安全问题分项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最安全的出行方式是地铁,其次是高铁,然后是火车、飞机排名第四,公交车排名第四。 第五。 受访者还在问卷中选择了他们认为最不安全的出行方式。 电动自行车位列第一,摩托车和“小平房”紧随其后,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其中,三轮车排名第四,出租车排名第五。 这已是电动自行车连续第四年荣登“公众心目中最不安全的五种交通方式”榜单。
受疫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电动自行车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 道路上的电动自行车数量日益增多,各种交通问题也随之出现。 不戴头盔、闯红灯、逆行行驶、车辆改装……电动自行车正成为人人畏惧的“道路杀手”。
现在,专项整治行动已经启动! 湖北省武汉市交警今年深入开展“雷火2022”专项行动,全天候开展电动自行车教育整顿; 6月10日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各部门、交管大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 贵州省首个电动自行车“消防宣传站”正式投入使用,极大拓展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宣传新战线。
复工复产必须守住安全底线
2022年6月是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 今年活动的主题是“遵守安全生产法,做第一责任人”。 国务院安监委公布的公开数据显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安全生产总量稳步提升。事故起数、重特大事故、特大事故持续下降。 。 然而,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相互交织、易发频发。 安全生产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安全生产法规标准执行不够严格。 危化品、采矿等高风险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尚未到位。 产业小、散、乱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还较低。 特别是,随着COVID-19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一些企业扩大生产、挽回损失的冲动强烈。 他们容易忽视安全、盲目超产,给治理和控制带来更大难度。
《2022中国现代安全发展指数》调查还显示,时隔三年,安全生产再次闯入“国人最关心的十大安全问题”榜单,排名第五。 43.5%的受访者对我国安全生产状况“比较满意”,9.8%的受访者“非常满意”,27.4%的受访者评价“一般”,18.1%的受访者“不太满意”。使满意”。 1.2%的受访者“非常不满意”,成为“平安的新热点”。
安全不仅是每个人的根本需要,也是每个城市的首要需要。 在“2022中国现代安全发展指数”调查中,《小康》杂志要求受访者从中国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选出心目中最安全的城市。 结果显示,最多人选择北京,其次是杭州市,排名第三,第四至第十位依次是成都市:拉萨市、长沙市、海口市、重庆市、贵阳市、天津市、南京市。
(《小康》·中国小康网独家文章)
本文发表于《小康》2022年7月上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syckb.com/html/tiyuwenda/437.html